登录 | 注册
中华许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许氏论坛 >> 山东 >> 浏览主题 版主:境城游侠
 
 福建   辽宁   安徽   江西   四川   湖北   广东   上海   山西   江苏   联络区   山东  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主 题: 清代学者许瀚 [台湾]丁原基 已阅:7992 / 回复:14(楼主)

清代学者许瀚
[台湾]   丁原基  
  许瀚,字印林,一字元翰。山东日照县人。生于清嘉庆二年(一七九七),卒于同治五年(一八六六),年七十。
  印林为道光十五年(一八三五)举人,选滕县训导,冷官闲署,一生致力于学问,研究考据之学,搜辑金石碑版不遗余力,平生祭遇与顾广圻(注一)、严可均(注二)略同。而所与交游者,如何绍基、龚自珍、张穆、丁晏辈,皆为笃学向进,不慕声华之士。龚自珍盛称其为人,其《已亥杂诗》云:“北方学者君第一,江左所闻君毕闻;土厚水深词气重,烦君他日定吾文。”自珍不轻许人者,可谓推挹备至矣。
许瀚之生平事迹,以袁行云撰《许瀚年谱》最称详尽。惟《年谱》以年系事,於许氏生平事迹、著述、治学方法及交游等有关一事之始末,不易贯穿瞭解。今参稽袁著《年谱》及许氏著作、序跋,与友人书札及其他史料,将许瀚一生分:少承庭训,入京应考;南北校书,中式举人;讲学书院,总纂州志;清江刻书,海丰校书;病废家居,抑郁而终等五时期,分别叙述。
第一节 少承庭训,入京应考中国书法江湖
许瀚曾祖讳重行,太学生。祖讳贲,庠生。父讳致和,字赓堂,一字肃斋。少苦贫,嗜读,赏牧犊岩陇间,手一卷,诵书弗辍。一日,失牛,家人大恚;由是益攻苦,晏寝早起,邻人夜与作,每以书声为候。其后致和公廪於庠,因养病亲计,遂废科举,以谋馆为业,而好古劬书,耄而益勤,著《说诗循序》、《学庸总义》等。
由“少时攻苦,比于悬梁刺股”“隆冬夜读,忍饥达旦,率以为常”可知致和公之学,得自苦读,此乃实学,自非一般江湖游士,盗虚声、学无根柢者可比也。
瀚年七岁,随父致和公馆于外,时从学者日众,脩脯日丰,田亩略增,生活稍见安乐。未几,母成氏病逝,伯叔析箸;后两年,其父续娶孙氏,生胞弟许须、许浚、许濂、许瀼,食指浩繁,家贫复如昔。
许瀚年十七,娶妻苏氏;同年入县学。次年生逢吉。嘉庆二十年(一八一五),瀚年十九,补州学生员,以专精许郑,受知于学政王引之。仍随侍父身边,亲聆教诲。日照距济南八百里,致和公尝挈瀚应举,徒步往返,攀崖扪葛,扶路诵说,见者以为异人。据<家祭文>云:“不孝廿五,吾父仍挈之舌耕,或劝使别就馆。父云恐不孝放佚自便也。又以吾祖老病,可更翻归省也。实则不孝幼失恃,如慈母之保抱携持,不忍遽去诸怀耳。”(注四)鲁一同<许肃斋先生八十寿叙>云:“数十年来海内谈者协然知有山左许氏瀚之学,而不知其得力於家庭之际盖如此。”(注五)
道光五年(一八二五),瀚年二十九,时何凌汉为山东学政,奇印林诗古文,选拔为贡生。(注六)同年,进京,住何凌汉寓邸,兴绍基、绍业兄弟朝夕过从。次年为国子监生员,六月,应朝考,落第。七年(一八二七),李璋煜邀校桂馥《说文解字义证》,同时合校者有王筠、许木连、袁练、陈宗彝等。七月,王引之任武英殿总裁,奉命修《康熙字典》,许瀚考充校录。<家祭文>云:“不孝瀚得选拔,朝考报罢,仍留京师,冀得一官,可资禄养。越岁考充校录,吾父志以诗,谓禄养之将逮也。”(注七)
自道光八年(一八二八)在武英殿校录《康熙字典》,历经四年,至十一年(一八三一)《字典》修成。因学养湛深,工作勤奋,叙得六品“州同”衔。(注八)父致和公得赠修职郎;母成氏、孙氏得赠孺人。(注九)
  许瀚在京期间,尝谒师门,受业于王念孙、王引之父子,复兴王筠、苗夔、汪喜孙、龚自珍、张穆、俞正燮、吴式芬、刘喜海、丁晏等皆相友善,师友濡渐,讲求朴学,公卿间多有知者。俸资虽薄,仍广收四部要籍;屡观叶志诜、徐松、刘喜海、李璋煜、许木连、吴式芬等人金石藏器,眼界益阔。兴张穆为俞正燮排次《癸巳类稿》(注十)在学界已有声望。张际亮<许赓堂六十寿序>云:“山东为圣人之乡,自孔子后至今二千年,士之行谊文学不衰。余在京师四年,见其来游于此者,多质直而秀良,日照许君其尤也。君兴余为拔贡同年生,校录武英殿,公卿间多有知者。余久交君,每自顾不及远甚。(注一一)<寿序>乃道光九年(一八二九)为许瀚父致和公而撰,所言正是校录于武英殿之时也。

作者:xufan (2007/3/22 10:54:13)   回复此贴
  第二节 南北校书,中式举人 第 1 楼

第二节 南北校书,中式举人
道光十一年(一八三二),何凌汉出任浙江学政。十二月,许瀚应师命赴浙,在杭州学署校文,校影宋本《说文解字》(三十卷)、抄校《说文校本》、《五音韻校本》,助严可均校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文》等。十三年(一八三四)正月,何凌汉奉调回京为吏部右侍郎,仍从新任学政陈用光校文。
居杭数年,似为许瀚平生最惬意之时。学署面对吴山,西邻西湖,富湖山盛景。瀚与西湖净慈寺主持六舟上人达受往来结为至交。(注一二)居使院定香亭侧,定香亭位杭州学使署西园,园有荷池,池中小亭翼然,阮元以“风定池莲自在香”意,名之曰“定香亭”。(注一三)许瀚辨毛诗名物“莎鸡”,云:“瀚向在杭州学使署定香亭畔,竹树丛密,此物最多。夏夜竞鸣,执烛捉验,一一如邱言。”(注一四)时同在学署者,除何绍基、绍业兄弟,尚有沈垚(注一五)、吴廷康(注一六)、戴熙(注一七)、俞正燮、苗夔等。何绍基诗云:“家尊视之浙学,特甄朴学士。沈子究地舆,王郞辨族氏。联翩来上国,文誉日腾起。小子获切不磋,幸免相夷鄙。俞叟老未衰,精熟文选理。“苗翁穷六书,形声发微恉。酒光烛影方熊熊,论议飙发开我蒙。忽然四座寂无语,天倪道味相冲融。纸窗夜半明华月,开门飞满一天雪。”(注一八)可以想见好友欢聚,各抒所长,意气风发之景。
校艺之暇,与何绍基购访秘镌,搜拓石墨,每有所获,互相矜赏。如何绍基跋《影宋本说文解字》,云:“余尝与印林兄言,安得未经李、徐手之《说文》而读之乎?是诚诞想也。孙刻远胜毛刻,行款悉仍之。余读叶石君钞本,因合毛本以校孙本,又恨不即相见周漪堂所藏宋本字本,毛变为大字耳,而异同甚多。毛本经斧季剜改,又非其旧。道光壬辰(一八三二)何子贞得毛氏未剜本于武林,携如京师,校其异同,于孙本甚备。又得龚定庵所藏明叶氏抄本覆校贞行复入都,其假叶氏本而卒业焉。他日聚首,瀚将补录于斯。清明之夕许瀚印林识。”(注一九)知许瀚与何绍基共砚西湖,晨夕欣对,非作放浪形骸之游者可比。
浙江自明清以来为东南文物荟萃所在,公私藏书丰富。杭州有文澜阁,宁波有范氏天一阁。许瀚随学政何凌汉得登文澜阁观《四库全书》,自有其便利处。如能亲登范氏天一阁阅书,实为学者私心倾慕之举。许瀚<汉圉命赵君碑拓本跋>云:“赵圉令碑真本,予襄观书鄞县范氏天一阁,见有数本,虽亦半就模糊,有蕴蓄于字书之中,而鬱勃于楮墨之外者。”(注二○)知其在宁波曾登范氏天一阁。
天一阁,位宁波月湖之西,乃明代范钦之私家藏书楼。范钦(一五○五——一五八五),字尧卿,一字安卿,号东明。浙江鄞县人。明嘉靖十一年(一五三二)进士,官至兵部右侍郎。历官赣、桂、闽、滇各地,喜购旧本。辞官返乡,于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(一五六一-一五六六)间,建藏书楼。书楼为一排六开间之两层砖木结构楼房,坐北朝南,前后有窗以通风防潮。楼上为一大统间,用櫉隔而为六,正中悬明隆庆五年(一五七一)郡守王原相所书“实书楼”匾额。楼下并列六间。书楼前凿一水池,挖土时得元石一块,上镌“龙虎山天一池”六字;又因汉郑玄《易经注》有“天一生水,池六成之”之语,钦以书楼格局与先哲昭示相符,前有水池隐以“以水克火”,因命名曰“天一阁”。清康熙四年(一六六五),范钦重孙范光文又于藏书楼前后砌造假山、架桥构亭,栽花植竹,引水入池养鱼,颇具江面园林之美。(注二一)
天一阁藏书多宋元之刊本、稿本、钞本,尤以明刊本为多。其中特多明代之地方志书、政书及诗文集。因范氏族规严守<天一阁禁书公约>,“非各房子孙齐至,不开锁”,因而外人甚难登阁观书。偶有破例者,如清初黄宗羲于康熙十二年(一六七三)得观其书,撰<书记>志其事。此后登阁者,仅徐乾学、万斯同、全祖望、阮元等硕学鸿儒。许瀚罹夷烬前登阁。(注二二)亲览名椠孤本,当为南游校文生涯深有价值者。

作者:xufan (2007/3/22 11:00:37)   回复此贴
  第二节 南北校书,中式举人(续) 第 2 楼

道光十四年(一八三四)秋,自杭州返日照,所带行装,惟书贴四五大箧。应学政吴文镕之招,挈挈北上。许瀚诗云:“举家二十口,衣食肩一身。营营以终岁,冀可资米薪。三载客于越,言归才逾旬。炝惶走历下,明湖寻前因。历云不可攀,驱车燕京尘。四顾何茫茫,旧迹翻为新。感谓昔年恨,泣下沾布巾。春风赖嘘植,托荫桃源津。芳林无雍木,樗栎惭非伦。婆娑逐仙侣,所矢存吾真。风霜迈孤景,岂敢言苦辛。被服轻与暖,饮馔精且醇。十千酒一斗,列鼎羞八珍。尤来不能食,肠中四车轮。是岁风伯虐,流毒东海滣。良苗秀不实,比户空食囷。常恐衡门下,饔飧艰夕晨。乐饥谅吾素,其如高堂亲。”(注二三)诗中怀念浙中生活,不言而喻;而寒士为衣食糊口,奔走四方之悲,溢於言表。其中“感谓昔年恨”句,未明言其意;似指初至京师,不慎得罪某权贵,致错失功名事。(注二四)
十五年(一八三五)正月起,许瀚随吴氏接考大名、广平、顺德、赵州、正定、定州、通州七棚岁试。闰六月,回京岁试八旗。暇时取行箧所携《尚书》、《左传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孝经》、《管子》、《晏子春秋》、《荀子》、《六韬》、《孙子》、《吴子》等书,細绎本文,审定韵部,回京而与苗夔商讨之。其自述云:“时从学使校文畿辅试院,苦无书读,暇辄取行箧所携经子,如《书》,如《左氏传》,如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孝经》、《管子》、《晏子春秋》、《荀子》、《六韬》、《孙吴》之属,紬绎本文,审定韵部,归而质之仙露。”(注二五)即言此数月之生活。
八月,在京,由拔贡应顺天乡试,中式举人。本年乡试因“皇太后寿庆”而举行,属“恩科”,应考诸生不限籍贯,许瀚得於顺天应试,题名北闱。次年二月,应会试,落第。北为首应会试,虽落第,然因会试而南北老友聚首京师,其乐无穷。沈垚<陶然亭燕集记>云:“陶然亭者,都城寥旷之区,士大夫宴赏之胜地也。道光十六年(一八三六)首夏之溯,道州何绍基子贞与弟绍业子毅宴客于斯亭。客之至者五人,安邱王筠菉友、日照许瀚印林、镇海姚燮野桥,成都汪尧辰致轩及垚也。黟县俞正燮理初则期而不至。囗囗刘淳华农则先至而即去。故与宴者但七人。天气晴和,微风散馥,酒酣以往,书扇作画,哦诗联句,子毅捉野桥臂,读曲踏歌,极其兴之所至,可谓乐矣。夕阳将坠,客犹未散。垚以寓在内城,揖诸君先归。走出亭,清风振于林木,恍若鸾凤之音,自天半而降,不觉胸中郁滞,一时消融顿尽,而心之空明,又将以虚而能有所受,夫乃欢胜地户辰友朋会集之必不可少也。子毅约诸君各为诗若文,以永斯游,垚因即此意以为之记。”(按:口字原缺。)(注二六)
其后潘锡恩继任顺天学政,瀚应潘氏之招,往保定府、大名府等地继续校文。撰《韩诗外传校议》、<大毛公名考>、<毛鲁韩诗同出荀子同用子贡序考>、<驹骄辨>、<壹发解>、<貆獾貈貂辨>、<先生如达解>、<孟子佚文考>、<孟母仉氏考>等。(注二七)
道光十七年(一八三七)冬,返日照。因叔父母贫,迎养于家。从兄殁,为遗子置家室,分田赡之。(注二八)翌年,自日照赴京,过沂州府,访得北齐长盛等造桥残碑、刘道景造像碑、许仵造像碑,喜极欲狂,求知府熊遇泰、琅琊书院山长丁守存,或移学宫,或移右军祠。到京应会试,再次落第。
道光十九年(一八三九),许瀚在京过春节,与龚自珍、陈介祺、汪喜孙等友人研讨金石拓本,撰<周格伯簋考释>、<齐侯罍铭考释>、<古今字诂疏证>等篇。助王筠《说文释例》成书,所撰<说文答问>、<与王菉友论说文或体俗体>、<与王菉友论说文异部重文>等篇,其说多为王筠采入《说文释例》。二月,汪喜孙去济宁河工住所。许瀚随潘锡恩赴通州,校文之暇游居庸关、明陵。四月返京,适龚自珍出都,与留京同年及同官京朝相过从者,如何绍基、何绍业、陈庆镛、吴式芬及许瀚等人,各以绝句别之。赠许瀚诗云:“北方学者君第一,江左所闻君毕闻。土厚水深词气重,烦君他日定吾文。”(注二九)龚自珍系乾嘉大学者段玉裁外孙,幼受庭训,朴学根柢深厚;此诗非仅推重许瀚,亦肯定许氏治学不囿於地域,能撷各家精髓而自成一家。本年八月,张穆应顺天乡试,坐摈斥,许瀚代为奔诉。(注三○)
  是年因汪喜孙由户部员外郎保送河工,其地在山东济宁。喜孙至住所后极力向济宁知州徐宗乾荐举许瀚至渔山书院任教,十一月收到关聘及聘金六两。许氏乃於十二月离京赴济宁。计前后在京十余年,藏书不下万签。

作者:xufan (2007/3/22 11:01:56)   回复此贴
  第三节 讲学书院,总纂州志 第 3 楼

第三节 讲学书院,总纂州志
  道光二十年(一八四○),印林应山东济宁直隶州知州徐宗乾之聘,主讲渔山书院,并任《济宁直隶州志》总纂。因徐氏崇学务实,重视教育,礼遇贤士,复究心石刻、碑志,许瀚与之相处甚洽;书院中师生和乐融融,弦歌不辍。
  徐宗乾,字树人,江苏南通人。嘉庆二十四年(一八一九)进士,历官曲阜知县、泰安知县、济宁直隶州知州,后擢福建龙漳汀道、台湾道、按察使,浙江布政使,福建巡抚。著有《斯未信斋文集》。事迹具《清史列传》卷四十九。
宗乾治曲阜、泰安各县,时称循吏。既任知州,尤重书院教育。渔山书院初建于道光十年(一八三○),时知州王镇倡议,於北门内购地五亩八分有奇,西偏建考棚,东偏为阅卷之所试已,即为诸生考业之地。唯房舍落成而经费未备,师生脩脯,赖官员分廉俸以济,非可持久。徐氏来济宁后,多方辟措财源。曾撰<增拨膳田记>,略云:“书院何为而设也?崇正学也,端士习也。经正民兴,风化之原也。岂惟是揣摩举业,弋科名云尔哉!尝见通都大邑,每多古刹丛林,金澄绀碧,缁流羽士,饱食逸居,而家塾党庠寒畯子弟糊口而不恐不赡。韦布之士冗坐青毡,舌耕终老,良而慨已。士为四民之首,司牧者其能恝然置之耶!”(注三一)此言书院贵在端风正俗,予寒门子弟修业立身之阶也。又於筹措书院经费,云:“道光已亥(一九三九)冬,河帅饬拨道库生息余项二千两,发存运河厅,又筹捐银二千两,分交济宁、临清两卫典肆,均自道光二十年(一八四○)为始取十一之息。师长之脩脯有所出,而生徒之膏火尚未敷也。又与玉露庵僧人达典、常清观道士张永智等议,分僧庵地二百亩,道观地八百亩,各立约剂,仍暂交僧道佃种,按年输制钱五百贯,申明各宪立案,一切收支章程备载碑阴,以游闲无益之虚縻,作培养人才之实用。”(注三二)
徐宗乾复礼聘经学名家如许瀚、刘宝楠主讲,(注三三)并亲至书院授课;每至,必留院一日,殷殷指导学子。夏季增大课,仿依乡会试,主持模拟考试。凡经徐宗乾、许瀚等评定为优异者,其应试必获佳绩。许瀚<和徐树人刺史庚子秋闱纪事诗原韵>四首,其一云:“不负频煎锁院茶(自注:刺史每值渔山书院课期,必留院一日,训迪殷殷。夏季增大课,依仿乡会试全场条规,必亲入号舍奖励,与诸生同席饮馔),群英九掇桂林花。捷书递见红旗报,深巷轰传白板挝。此日果然能夺锦,当时几度费披沙。元魁况复联乔梓(自注:于第一,张第十,杜第十二,郭氏父子同榜),只惜城南失棣华(自注:杜之胞兄学至已拟中矣,以额满见遗)。”其二云:“蒸蒸士气奋风云,六十年来又冠军。培养深惟沐郇膏(自注:渔山书院向无经费,今捐廉以充膏火。前岁河帅栗恭勤公捐四千金生息,又增拨膳田千亩济之),观摩勤尽惜陶分(自注:每月任城、渔山两院五课,兼以大课,计诸生应课之日十有四。作四书文、经文,诗策,凡廿四通)。”专门远绍何休诂,独步夙推王粲文(自注:获售者皆穷经稽古,夙擅闻名)。颇怪星轺两伯乐,浑教冀野马空群(自注:试前决科,于、杜与二王为前五名之四,其一为吕铨,主司于批条背面,已暗记一“中”字,复以小疵见遗)。其三云:“万古江河属尔曹,岂惟蕊榜姓名高。云中藻耀夸鸣凤,海上烟空问钓鰲。根柢文章须更励,菑畲经训莫辞劳,御沟转眼看新柳,九烈春浓佇染袍。”其四云:“老马识途惭未胜,联翩鹏翮快云兴。禅心纵不同粘絮,僵指何堪试镂冰(自注:余自嘉庆己卯<一八一九>科后,废八比,非场屋,未尝或作。今主此席,逢兹盛会,只深内愧耳)。惊见鸿文拄坡腹,空劳盥诵服颜膺。诸生解识金针度,好觅新机学织绫(自注:拟程高,挹群言,足为多士法式)。”(注三四)瀚并编《齐鲁课士录》,采辑历任各郡邑今昔耆儒未达者,并后学新进诗文,及古近杂体,大课外兼课论、史论、说、考辨诸体佳者,选而刊之。(注三五)凡此,皆为培养人才之计。
  道光二十一年(一八四一),许瀚入都,应会试,报罢。此为许瀚第三次落第。在京稍作停留,仍返济宁。徐宗乾于端五日撰诗,有云:“天人五行感吉祥,持君椽笔補新志。(原注:时方延修《州志》)。名山事业争千秋,大才暂屈春官试,今当大书特书麟凤来,国人哗然皆曰先生至(原注:印林主讲渔山书院,京兆试罢回馆,士人转为喜幸焉)”。(注三六)欣喜印林归返书院之情,溢於言表。

作者:xufan (2007/3/22 11:05:43)   回复此贴
  第三节 讲学书院,总纂州志(续) 第 4 楼

徐宗乾纂修《济宁直隶州志》,聘许瀚总纂。时与分纂者尚有冯集轩、杨铎、李联榜等,皆好金石之学。徐氏<济州金石志序>,略云:“予自戊戌(一八三八)莅济以后,公事之暇,每届渔山书院课期,辄与山长许印林同年谭及金石一事,娓娓不倦。爰捐廉购求遗文,并遣拓工,于城内四乡及金(金乡)、嘉(嘉祥)、鱼(鱼台)三乡学宫、寺观、深山穷谷,靡不椎榻殆遍。日积月累,盈架满箱。”徐氏所言,可知二人相处融洽,志趣相投,因此合作无间。彼时东南沿海因鸦片而起战事,济宁一地尚能敦品励学,传拓遗佚,亦朴实民风之表率也。有关许瀚总纂《州志》之特点,将於本书第七章《许瀚之方志学》详论之。
道光二十二年(一八四二)夏,徐宗乾调任四川,将之任。渔山书院肄业诸生咏歌成帙,名《骊歌集》,许瀚作序,叙徐氏政绩与书院师生交谊,诚挚感人,非虚泛酬应之语。<骊歌集序>,略云:“树人公祖膺荐入觐,擢郡守,将去济而蜀。书院肄业诸生渥沐有年,感恋之诚,不能自秘,发诸咏歌,积成帙,属余弁其简端。余与公仲氏霁吟为同年生。己亥(一八三九)冬,应公聘,主讲渔山书院。甫入境,见里中父老负暄闲话,藉藉诵刺史贤不辍口,至于妇孺皆然,心固异之。及观其课士,勤勤恳恳,难父兄之于子弟,无以逾焉。每课必亲至,留终日,或二三鼓始去。丹黄甲乙,皆手自点定,不知济事之繁剧也。昔白香山作郡,莅事无多日,政简刑清,无复案牍劳。日与宾客啸咏山水间,清泉白石,为之生色。余之来,公治济二年矣,其得从容暇豫与诸生讲习文艺而不厌不倦者,岂徒有乐乎此哉。”(注三七)次年正月,徐宗乾离济宁;许瀚仍主讲书院,修成《济宁直隶州志》(十卷),助编《济州金石志》(八卷)亦成书。
  海源阁主人杨以增拟刻桂馥《说文解字义证》,致函许瀚,延董理校勘之事,遂拟<说文解字义证校例>寄杨氏,因有汪喜孙从中阻挠,故校书、刻书进度其缓,寻以杨以增调陕,《说文义证》仅于济宁刻一册,遂中止。(注三八)
  道光二十四年(一八四四),许瀚赴京,应会试,报罢,此为第四次落第。适逢“大挑”,(注三九)取二等,例補学官,然未实诠。在京闻徐宗乾卸成都府任,升转福建汀漳龙道,纡道过济,欲侍太夫人南旋。许瀚自京师还车,南走三百里,迎晤徐宗乾,谒送济宁东门外。秋,至沂州府,主讲琅琊书院,暇时在境内访碑,先后移至王右军祠。沂州两年,所获新碑拓本甚多,均作跋语,有《沂州石刻题跋》三十种。
二十五年(一八四五)夏,得牟所书,邀往清江浦为潘锡恩增订章学诚未成之《史籍考》。牟所书,略云:“印林大弟同年阁下:昨见河宪潘芸阁先生,据云有《史籍考》一书欲发刻,而校正乏人,非吾弟不可,托兄专书相邀。闻吕鹤田同年(自注:清江书院长)云,馆金似不甚丰(自注:至大不过二百之数),尚可有两乾馆便可敷衍。且吾弟所到之处,谁不倾倒!此行似不负人,四五百里之遥,就道不难。若惠然肯来,吾兄弟藉图一聚,亦佳事也。如今年有馆,必不能舍彼而就此,可否辞说明年之局,或延至秋间而至,即或延至冬间而至,虽迟迟尚可及也。望速速明白示一回信,至要,至要。”(注四○)是年秋,离沂州,赴清江浦。

作者:xufan (2007/3/22 11:06:39)   回复此贴
  第四节 清江刻书,海丰校书 第 5 楼

第四节 清江刻书,海丰校书
道光二十六年(一八四六),许瀚应南河总督潘锡恩邀请,在清江浦主持增订《史籍考》之事。有关章学诚纂修《史籍考》之缘起、经过,将於本编第四章<许瀚之目录版本学>详述之,此不赘述。仅述许瀚居清江浦之经历。
  许瀚与潘氏本系旧识,道光十五年(一八三五)潘氏任顺天学政,瀚中顺天乡试举人,即随潘氏于保定、大名等各地校文。潘氏自著《学诗绪余》稿本,并属许氏校订续補,此番复邀请许瀚肩负增订《史籍考》全责,足证许瀚之学养深邃,深得潘氏信赖。
清江浦,今江苏省清江市,为南北水陆交通水枢纽。清中叶,沿运河设北、东、南三河道总督,为财源丰沛之衙署;南河道总督驻清江浦,故此地街市繁华,盛极一时。彼时先后幕游清江者,有丁晏、许木连、杨铎、鲁一同、包慎言、刘毓崧等,旧雨重适,踪迹甚密;又与高均儒、顾沅、李佐贤、杨亮、罗士琳结识,时相交往。因清江地处要津,凡由江南进京,必过此浦,许瀚居此,得与老友相会,略尽东道意。如杭州至交六舟上人达受,於二十六年(一八四六)五月与次年三月,因往返京师,道经清江浦,二人相聚而互示所藏,喜不自胜。许瀚<跋六舟手拓彝器全图>云:“陆友仁《研北杂志》云:京师人家有《绍兴稽古录》二十册,盖当时所藏三代古器,各图其物,以五采饰之。又模其款识而考订之,如《博古图》而加详。余每囗其文辄神往,恨不与同时手披而目览之也。丙午之夏,六舟上人过浦,示余手拓彝器全形款识种种,精巧出人意表,如人意中皆就原器拓出,不爽豪发,觉采色模饰之图,又不足系余怀矣。”(按:囗字原缺。)(注四一)文中言及“丙午之夏”,即道光二十六年也。
许瀚总纂《史籍考》之增订,乃撰《拟史籍考校例》。于章学诚之原稿繁冗、重复漏略、舛误之处,均有订正。书成,潘骏文(潘锡恩子)云是书“補录存佚之书,视原稿增四之一,详审顿觉改观”,(注四二)知许瀚不负众望,圆满以成。
许瀚居清江浦,并时进行之事,即刻桂馥《说文义证》,此次系山西杨尚文出资。因纂订《史籍考》,事难兼顾,遂请薛寿、田普实二人分校,待潘锡恩告病回籍,收还《史籍考》不办,方得亲负刻书之责,始发现薛、田校本错谬难忍,乃抱病独校桂书。
  道光二十八年(一八四八)冬,许瀚返日照。次年正月十七日,致和公八十寿辰。张穆撰<日照许肃斋先生寿序>,何绍基书之。鲁一同撰<许肃斋先生八十寿序>。许瀚将多年奔波余资,略置产业,拟效前贤归养老父,以娱朝夕。张穆<寿序>云:“窃尝羡叹先生家庭之乐,前惟潜邱之事饮牛叟近之,然阎氏世席厚赀,而先生家无儋石则难能也。江郑堂覃思高密,以父母宋五子书,别辑《宋学渊源录》,亦与先生桥梓为近。然江父兼好佛理,而先生壹意儒书则粹过江氏远矣。康成自称年过四十乃归供养,假田播殖,以娱朝夕。印林五六年来不上公车,假馆必於邻壤。近复买龙湫之左,种松万本,结茅其中,奉春秋杖履吟眺,其诸真郑君之徒也。”(注四三)此后许瀚因父病缠绵,遂不再远行。
  咸丰元年(一八五一)八月,许瀚膺选授山东滕县训导。次年十月中旬只身抵滕县。冷斋颓敝,几案俱空,冬寒,致不能作书。普撰七绝四首,其一云:“岁暮天寒冰雪深,围炉尚觉气阴森。缘何几砚春先到,一卷唐风次第吟。”其二云:“击节中秋对月篇,三朝阅历更谁先。即今瓜代垂残腊,又过咸丰第二年。”其三云:“不求奇诡不深艰,抒写真情意态闲。流水行云化糟粕,大都风味似香山。”其四云:“酒地诗天笔有神,安排丽句赏芳春。宦囊如此非萧索,锦绣珠玑富有新。”(注四四)诗中叙及之凄凉景象,在<与王菉友书>中,更可窥其端倪,略云:“弟自前岁八月选滕县训导,至此一年,催提考验,至再至三。怆惶收拾赴省,以十月半到任。家父年八十四,数年来动履须人,不能迎养。只身于滕,作速退计。念今春试院,稍得薪水资,即归去。乃学宪考至沂郡,闻江宁杨镇失守,顿生变计,草草出进十余日,遁东府去矣。而弟正月下旬湿痰旧症发作,清明转剧。脱有院试,亦不能送。调理两月有余,总未霍然。今已告退,定望后旋理。抽筋拔髓,囗囗赤手空拳而去,甚可笑也。”(按:囗字原缺。)(注四五)行句之间充斥贫穷需财,然造化弄人,亦无可奈何之情。

作者:xufan (2007/3/22 11:09:13)   回复此贴
当前总数:14 每页5条 当前1/3页 [1] [2] [3 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4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许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3,507.8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许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